15选5开奖

医学教育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教育 >> 研究生 >> 教学管理 >> 正文

神经病学(105104)

发布日期:2020-10-13    点击:

一、学科学位点简介

15选5开奖神经内科始于六十年代后期,在延安地区医院内科三病区的基础上,于1984年独立建立神经精神科,同时成立延安市精神卫生研究所。神经精神科不断发展,已成为陕北地区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下设四个病区,编制床位187张。目前有硕士生导师4名,高级职称5名,副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14名,硕士研究生135年科室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三五”项目 1 项(在研)、新药临床试验 1项(在研),国家“十二五”项目3项(已结题),延安市科技局项目2项(已结题),1项市级项目正在审批中。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稳定发展的4个临床科学研究方向,即:1.脑血管病学:依据最新国内外指南,编写了《临床实用脑血管病手册》,指导临床,规范医疗行为。科室常规开展缺血性卒中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承担多项国家及卫计委项目:如中国卒中登记三研究项目、“卫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项目、同时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诊疗、康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单位。医院配有先进的仪器如:3.0T核磁共振、256层双源螺旋CT、高档彩色B超,同时科室配备有整套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如:经颅多普勒超声波、四肢多普勒等。这些均为脑血管病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介入治疗学:血管内介入治疗是近年开展起来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新技术,包括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血管内膜旋切术、激光或机械辅助的血管再通术等。其中,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用球囊将狭窄血管扩张后,再永久性置入网状金属支架。狭窄动脉处置入支架可以减少狭窄部位内膜斑块的脱落,改善狭窄引起的脑组织低灌注状态和预防狭窄的进一步加重。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因为创伤小、一般不需全身麻醉、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治疗脑动脉狭窄的一个新选择 。我科介入治疗专业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亚专业组,有专门的介入医师,每一个手术病例均经全科专家教授讨论后做出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目前开展的介入治疗有: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支架置入及血管成形术等。3.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学:科室有神经内科实验室:有固定技师,开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新型隐球菌检查、结核杆菌检查,神经损伤检测、血、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等,为炎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便利,并为炎性疾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发作性疾病学:科室拥有独立的神经功能检查室,配有长程视频脑电检测、多导睡眠检测等仪器设备,且有专业人员操作,为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的诊断及治疗奠定了基础。

临床教学科研设施先进,主要依托国家全科住培规范化培训基地、延安大学医学院实验中心、延安大学医学模拟中心等研究平台,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图书馆现藏书120多万册,中外文报刊资料3800余种。我科从201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其中授予学位证书8名,目前在校学生7名。神经病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范围广,我科毕业研究生主要就业于当地三级以上医院。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严谨的科学学风、高尚的学术道德,团结协作,身体健康,在为科学献身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有所进步和成熟;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发展而奋斗。

2.掌握神经病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了解本学科领域内前沿问题在国内外的新进展;具有较强的临床综合分析和思维能力。

3.能在导师组成员的指导下进行神经病学专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掌握神经病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和科学思维的规律;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能独立承担本学科的带教任务及临床医疗工作,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试行办法》中规定的临床工作水平。

4.较好掌握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工作,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毕业论文。

5.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等。

6.通过本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扩充和深化神经病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和一定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医疗人才,最终达到进行神经病学研究及教学、临床工作相当的独立工作能力,成为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凝练出优势突出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

术团队。围绕神经系统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研究,各个研究方向均有鲜明的研究主题,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突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各方向研究主题包括:

1.脑血管疾病研究方向:

1)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修复及促修复研究;

2)脑小血管病的研究;

3)脑血管疾病诊治新技术的研究;

4)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5)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

6)无创性颅内压及脑水肿监测仪的研究。

2.癫痫研究方向:

1)抗癫痫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

2)癫痫的病因研究

3)癫痫性精神障碍

3.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研究方向:

1)神经系统结核的研究;

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研究。

4.介入治疗学研究:

1)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的介入治疗研究;

2)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研究。

5.神经变性和脱髓鞘性疾病研究方向:

1)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诊治;

2)痴呆发病机制和诊治;

3)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发病机制和诊治。

随着神经病学专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将逐步增加新的专业方向。

四、学习年限

本专业硕士生修业年限为3年,基础课程学习为半年,临床实践、临床课程及课题研究2年半。第三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完成科研中期考核,第五学期毕业论文初审。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为学位授权点监督指导下的导师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现场实践”相结合、“专业实践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各指导教师能够保证专业现场实践的时间和质量。通过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系统掌握神经病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科研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临床实践应用为导向,以满足陕北及全省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对高层次神经病学领域人才需要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和临床运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突出临床和实践操作研究,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研究临床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硕士课程包括政治理论3学分,外语2学分,专业及基础课程14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5学分、临床能力训练12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2.培养环节:

1)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轮转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进行,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达到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

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掌握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处理技术;学会接诊病人及门诊病历书写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2)科研与教学能力训练

① 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② 硕士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本专业相关学术活动,并应作书面记录,且撰写心得体会。学位论文工作的有关环节应有书面记录和结论。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且应撰写总结报告。上述材料通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导师审查。(课程设置及学分具体见附表)

七、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学分对应的标准学时数为18学时。研究生应修满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8学分,实践12学分。详见“研究生课程设置 ”。

八、课外阅读与科研计划

1.课外阅读:

以下著作书目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做具体选择,每半个月向导师组汇报一次(读书报告)。

1)《神经病学》 吴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实用神经病学》 (第二版) 史玉泉主编

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 刘宗惠译

4)《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卢圣栋主编

5)《Principles of Neurology Maurice Victor, Allan H. Ropper 主编

6)《Clinical Neurology Roger P. Simon 主编

7)《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8)《Brain

9)《奈特人体神经解剖图谱》

10)《中枢神经系统CTMR鉴别诊断》

11)《脑血管病图解》

2.科研计划:

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建立读书报告制度和学术沙龙制度,定期(每月1次)由导师组和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加强研究生科研训练、提高科研水平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在教学培养方式上:

① 基础课教学方式上:在基础课教学中,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贯穿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激发学生培养自己创造能力的自学性,增强创新意识,建立创新的信心。

② 专业课教学方式上:专业课教学要特别强调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教师做专题报告、学生查文献、课堂讨论、方案设计、小学术报告、自主完成小课题等多种教学方式。

③ 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知识的错综复杂在所难免。随着社会的深入发展,跨学科课程学习和跨学科研究势在必行,不仅可以开阔研究生的视野,同时又助于研究生形成多学科 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

④ 重视科研实践培养创新能力:让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实践,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2)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

加强学术交流,创造学术交流氛围: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导师与研究生本人都应该重视学术交流,营造一种重视学术交流的氛围。首先,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互通信息,相互提高。其次,学校应从制度上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出规范,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并计算学分。第三,研究生本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积极组织和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3)提高研究生自身能力:

对于研究生自身而言,需要根据自身所长从事更多的相关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平时主动和导师联系并探讨相关问题,再有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学术上的交流,充分利用互联网,留意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动向并学习相关知识,进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以及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始终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应该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需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三个主要培养途径,需要学校、导师、研究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改善科研条件、强化科研装备,建设科研队伍,提高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一些高水平的创新性强的科研性成果,同时是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九、中期考核

1.课程学习的考核

考试课程的考试成绩70分(含)以上,考查课程的考核成绩及格以上可记学分;取得规定学分,且考试课程的平均成绩达75分(含)以上者,方可申请硕士论文答辩。

2.临床能力考核

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要求进行,主要考核硕士生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出科考核

每转完一个科室,由该科室负责人组织本科室研究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临床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医德医风以及轮转工作量进行出科考核。第一学年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第二学年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第三学年考核成绩≥80分为合格。

4.临床教学实践考核

包括协助导师对本、专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辅导以及在前沿讲座及研究生学术沙龙中进行讲课,根据科室研究生秘书于讲课当天的教学活动记录及图片进行登记。

5.阶段考核

阶段考核分中期考核与毕业考核,分别在第三、六学期进行。由学校组织,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专业课、专业外语课、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研究生按照要求完成轮转内容后,经审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行阶段考核。

具体考核办法见《延安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与考核办法》。

十、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完成,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文献准备,了解本人主攻方向的相关研究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在学科组内公开组织评审或者由15选5开奖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全院集体开题,集体开题时邀请统计学专家、外聘学科带头人等进行指导,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开题的基本要求及进行开题报告的方式等由延安大学研究生院统一规定。

十一、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

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要求硕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应当体现一定的创新性,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体现临床医学特点,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鼓励与专业最新进展密切相关的自主选题。

2.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按照《延安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可以是研究报告、临床经验总结、临床疗效评价、专业文献循证研究、针对临床问题的实验研究等。

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等对病例、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能提出独立见解。论文应数据可靠,分析合理恰当、写作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详见《延安大学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

3.论文阶段进度考核:可参考下表进行:

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起止日期

毕业论文各阶段工作任务

完成情况

指导教师签字

xxxxxx-xxxxxx

资料收集

xxxxxx-xxxxxx

整体构思

xxxxxx-xxxxxx

论文选题

xxxxxx-xxxxxx

论文开题

xxxxxx-xxxxxx

论文一稿

xxxxxx-xxxxxx

论文二稿

xxxxxx-xxxxxx

论文三稿

xxxxxx-xxxxxx

论文答辩与评定

xxxxxx-xxxxxx

答辩后论文修改

备注

4.学位论文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进行预答辩工作。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5.科研论文发表要求

硕士生在读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1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至少为综述),必须是学位论文工作的科研成果,作者第一单位必须是延安大学。

十二、毕业与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标准)

学位申请条件:

1.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2.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通过毕业综合临床技能考核或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3.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

4.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对符合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十三、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卒中杂志》

3Neurology

4stroke

5《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

十四、培养质量保障

1.建立院级教学督导小组,定期督导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

2.实行导师跟踪负责制,坚持导师具体指导及教学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3.教学部定期下临床科室检查研究生的教学活动。

4.每个领域配备有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负责该领域培养计划的制定、安排研究生课程及教学督导等教学工作。各研究方向配备有教学小组,各临床科室有教学联络员,协助科主任负责研究生在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如入科教育、病历书写、教学查房、小讲座、病例讨论、出科考核等教学活动。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神经病学)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公共课(5学分)

1071901

英语

36

2

1

考试

外语学院

1071903

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54

3

1

考试

政法学院

学位基础课(5学分)

07100603

医学统计学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10510141

医学信息检索

18

1

1

考试

医学院

10510142

医学科研设计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学位方向课(5学分)

10510401

神经病学

36

2

2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402

脑小血管病

18

1

2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403

重症脑血管病

10510404

癫痫

10510405

神经介入

10510204

医学前沿讲座

36

2

1-2

考试

附属医院

专业选修课

3学分)

10510205

公关礼仪

18

1

1

考查

文学院

10510132

医学写作学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10115

医患关系心理学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10408

头颅神经影像诊断学

36

2

2

考查

附属医院

10510409

精神病学

18

1

2

考查

附属医院

10510146

影像诊断学

18

1

1

考查

附属医院

专业实践课(12学分)

1071909

12

1-6

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