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选5开奖

医学教育

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教育 >> 研究生 >> 教学管理 >> 正文

内科学(105101)

发布日期:2020-10-13    点击:

一、学科简介

2000年,内科学增列为延安大学首批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由消化、肝病(感染)、病理及免疫学科的5位导师组成消化肝病方向导师组。2002年开始招收首批内科学科学学位研究生,2009年,临床医学专业获批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开始招收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随着我校临床医学获批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内科学各专业得到快速发展。内科学硕士点设立以来,已累计遴选了36位导师,形成呼吸系病学、消化系病学、心血管病学、肝脏病学与感染病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肾脏病学、血液病学、脑血管病学8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由于人事变迁等原因,现为由30位导师组成的硕士师资团队。导师中有博士4位,硕士8位(在读博士5位),均为副教授/主任医师以上职称。

内科学硕士点拥有呼吸病、消化病、心血管病、肝(感染)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脏病、血液病、脑血管病8个学科,20个病区、床位800余张。有业务人员600余人,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5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60余人。有各级学会委员100余人,市专业学会主委学科6个(感染病、内分泌科、神经精神学、肝病学、呼吸、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心内科、感染病科为较早(2005年)由省卫生厅批建的“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有2012年卫生部批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有陕西省科技厅、卫计委批建的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2个(陕西省胃肠疾病、慢性肝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有延安市创新团队2个(延安市糖尿病防治研究、延安市胃癌高发地区胃癌筛查和干预科技创新团队)、有延安市临床重点实验室1个(延安市感染性疾病临床重点实验室);2016年以消化肝病专业为主体建立了樊代明院士消化系病院士工作站。2016年感染病科被评定为全国肝胆疾病示范基地,2017年被评定为中国乙肝临床与科研随访平台。

2002年开始招收内科学研究生,已经毕业学生150余位。我校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较高,就业范围较广,主要在我省、市内三甲医院,甚至辐射全国各地,比如: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传染病院、陕西省人民医院、15选5开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

2011年以来,内科学专业硕导团队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心内科宋延彬、消化科古巧艳);获批省级课题6项、厅局级课题50余项,参与全国多中心合作课题16项,共获经费600余万元。获省市科技奖48项,其中省奖7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 20余篇、中华系列杂志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获批发明专利1项。主/承办各类学术会议100余场。

二、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和学校硕士培养工作要求,内科学专业以培养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够从事本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目标如下: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献身科学,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系统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诊治及健康保健康复等相关工作,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承担本专业临床工作以及其它工作的能力。

3.通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工作,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计算机图文处理。

4.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能力,有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治学态度。

5.身体和心理健康。

三、主要研究方向

经过多年的建设,内科学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凝练出优势突出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学术团队。围绕内科学各系统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各研究方向均有鲜明的研究主题,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有突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各方向研究主题包括:

1.呼吸病学方向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2支气管哮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3肺结核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

1.4肺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1.5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研究

2.消化病学方向

2.1胃癌的诊治研究

2.2慢性肝病的诊治研究

2.3大肠疾病的诊治研究

2.4胃肠道肿瘤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2.5胆胰疾病内镜下诊治研究

2.6早癌的诊治研究

3.心血管病学方向

3.1.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3.2高血压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3.3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研究

4.肝脏病学与感染病学方向

4.1.感染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2.非感染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3.终末性肝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4.4.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血液病学方向

5.1恶性血液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5.2血液系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

6.内分泌与代谢病学方向

6.1.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并发症的诊治研究

6.2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研究

6.2.骨质疏松症的诊治研究

7.肾脏病学方向

7.1肾脏病的诊治研究

7.2血液净化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8.神经病学方向

8.1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8.2癫痫基础与临床研究

四、培养年限

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生修业年限为3年,基础课程学习为半年,临床实践、临床课程及课题研究2年半。第三学期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完成科研中期考核,第五学期毕业论文初审。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1.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学位授权点监督指导下的导师组负责制培养模式,包括课程学习、临床能力训练、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三个环节。

2.要充分发挥校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导师组、指导老师和学科团队的综合优势,为每位研究生的培养创造最好的学习成长条件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指导管理,确保各环节学习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3.校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加强全流程管理,组织、协调好各相关部门工作,指导制定各项工作规划、工作方案,督导和考核导师组各项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和研究生学习、工作的完成情况。

4.内科学导师组在校院研究生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导师组组长负责制,各研究方向/学科组集体指导、带教导师全面负责的带教原则,协调各研究方向学科落实制定各项工作规划、工作方案,督促各位导师组认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5.完善带教环节、加强专业训练、提高研究生工作能力和水平。

(1)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在基础课教学中,注重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全过程贯穿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专业课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专业素质、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有助于研究生形成多学科领域发现、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在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让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培养科研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书本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研究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

(3)构建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良好环境 学术交流可以使研究生在与他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构思、新的设想,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导师要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内部交流,组织讨论、互通信息,相互提高。学校应从制度上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作出规范,规定研究生每年或每学期应该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并计算学分。研究生本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利用互联网,主动收集有关学术交流的信息,留意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动向并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主动和导师联系并探讨相关问题,进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

培养以及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应强调“全方位、全过程”的理念,充分利用课程教学、科研实践、论文撰写三个主要培养途径,需要学校、导师、研究生三方的共同努力。改善科研条件、强化科研装备,建设科研队伍,提高自身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

参照教育部相关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印发的要求,内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坚持以培养研究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加强产学结合、坚持学以致用,突出知识运用力、实践创新力和职业发展力的培养。内科学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和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其它培养环节三部分组成。实行学分制管理,研究生必须至少修满30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考试、学位论文答辩,方可授予学位。

(1)学位课是指获取学位所必修的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外语)和学位基础课(包括医学统计学、临床实践技能、医学信息检索和医学科研设计)。

(2)非学位课是指各领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所具备的拓宽知识面的技能类课程。包括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内科学学位专业课建议统一选定设置为内科学和各研究方向课各2学分,内科学前沿讲座要求1-5学期每学期修2学分。选修课要求学生与导师协商从开设课程中选学不少于5学分的课程。

(3)其它培养环节是指获取学位所必需的学位论文完成、专业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等。

2.培养环节:

1)临床能力训练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进行,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达到专业培训标准细则的要求。研究生通过本阶段的临床能力训练,掌握轮转各专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掌握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掌握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处理技术;学会接诊病人及门诊病历书写并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2)科研与教学能力训练

① 硕士生应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② 硕士生应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

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作书面记录并撰写心得体会,实行学分制管理,按照参加会议级别和学时不同计算学分,学期末汇总上报。学位论文工作的所有环节均应有书面记录和结论。教学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参加教学实践应撰写总结报告。上述材料通过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导师审查,所在培养单位负责审核认可。

七、学分要求

研究生学习实行学分制,每个学分对应的标准学时数为18学时。研究生应修满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18学分,实践12学分。详见“研究生课程设置 ”。

八、课外阅读与科研计划

内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不同,需按照学科培养要求,参照各专业学术期刊和著作书目(详见后十三款项)进行学习,并定期向导师组汇报。

各学科、各位导师需对所指导研究生培养提出明确的的科研要求,开展具有内科专业特色的科研和创新活动。按照要求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并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提高科研水平。

1.硕士生应学习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病例观察、医学统计、循证医学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搜集和处理资料,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和总结,研究解决问题,探索有价值的临床现象和规律。

2.校院及学科组需建立读书报告制度和学术沙龙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并组织和要求研究生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加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层级学术活动和科研培训,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掌握前沿、启迪思路,并定期由导师组和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3.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及学科的科研实践工作,不仅参加本人课题的资料整理、实验操作、统计分析、论文撰写工作,还要积极参加本学科科研团队的项目申报、成果评审等工作,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建议要求每位研究生毕业前完成综述、个案及论著撰写,参与完成市级及以上项目申报标书撰写、课题和成果申报工作。

九、中期考核

对二年级硕士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之前进行中期考核,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身体状况等内容。

十、开题报告

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要求硕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前沿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选题报告在学科组内公开组织评审或者由15选5开奖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进行全院集体开题,集体开题时邀请统计学专家、外聘学科带头人等进行指导,评审通过后填写《延安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即可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十一、学位论文

1.学位论文按照《延安大学论文规范》要求执行。论文应数据可靠,分析合理恰当、写作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

研究生应定期向导师及导师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及时解决论文研究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课题得以顺利进行。

3.学位论文预答辩

硕士研究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进行预答辩工作。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详细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4.科研论文发表要求

硕士生在读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发表1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至少为综述),必须是学位论文工作的科研成果,作者第一单位必须是延安大学。

十二、毕业与学位申请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十三、主文献研读课程书目(列出本学科专业的必读文献)

以下著作书目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做具体选择,定期向导师组做读书汇报。

1.呼吸病学方向

1.1 《协和呼吸病学(2) 》 ,蔡柏蔷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1.2 《临床呼吸生理学》 ,朱蕾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1.3 《机械通气临床实践》 ,俞森洋,人民军医出版社

1.4 《胸部 CT MRI(4)DavidP.Naidich ,人民卫生出版社

2.消化病学方向

2.1 《实用内科学》第11版,主译:向丁红,人民卫生出版社

2.2 《中华消化杂志》

2.3 《中国内镜学杂志》

3.心血管病学方向

3.1 Braunwald心脏病学,Eugene Braunwald,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3.2 超声心动图学(4),王新房,人民卫生出版社

3.3超声心动图规范化培训教材,朱天刚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3.4 心力衰竭,Douglas L.Mann,高炜等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5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Mark E.Josephson,郭继鸿等译,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3.6 心血管介入治疗高级培训教程,乔树宾,人民卫生出版社

3.7 心血管病理生理学,Leonard S.Lilly,智光译,人民军医出版社

3.8 西氏内科学(24):心血管疾病分册,()戈德曼、谢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

3.9 介入心脏病学(2) 马长生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3.10 心内科值班医生手册(3) 库翰,吴立群译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11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2)刘旭,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12心力衰竭的管理:内科卷,Ragavendra R.Baliga等,上海科技出版社

3.13心血管影像学基本教程,葛均波等,人民军医出版社

3.14临床实用心脏起搏技术,华伟,人民军医出版社

3.15心脏危重症处理原则和案例分析,刘文娴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16菲根鲍姆超声心动图学(6) Harvey Feigenbaum 等,人卫出版社

3.17实用内科学(14) 陈灏珠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3.18心血管介入治疗并发症:病例与图谱,Issam D等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

有限公司

3.19马丁代尔药物大典(原著第37) S.C.斯威曼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4.肝脏病学与感染病学方向

4.1《中华肝脏病学杂志 》

4.2《中华传染病病杂志》

4.3《临床肝胆病杂志》

4.4《肝脏》

4.5《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4.6《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4.7《传染病信息》

4.8《实用肝脏病杂志》

4.9《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4.10《中华实验与临床病毒学杂志 》

4.11《中华微生物与免疫学杂志》

12.窗体顶端

Liver Internation窗体顶端

4.12Liver International

4.13VIRAL HEPATITIS

4.14Hepatology

4.15Epidemiology Infection

4.16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4.17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4.18Human Immunology

4.19《实用内科学》 陈灏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0《传染病学》 王季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21《实用传染病学》 李梦东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2《现代感染性疾病与传染病学》 彭文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4.23《肝炎学大全》 叶维法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4《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 骆抗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5《医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陈诗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4.26PCR技术实验指南》 黄培堂等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

5.血液病学方向

5.1《中华血液学杂志》

5.2《临床血液学杂志》

5.3《国际输血杂志》

5.4《白血病淋巴瘤》

5.5《肿瘤》

5.6《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5.7《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5.8Journal  of  Blood

5.9《血液病学》张之南 杨天楹 郝玉书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5.10《威廉姆斯血液学》(第7版)主译:宋善俊 陈燕 人民卫生出版社

5.11《实用内科学》(3)  朱启镕 方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5.12《分子细胞生物学》 韩贻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13《实用内科学》 (第14版)陈灏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5.14《医学免疫学》 第六版 金伯泉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6.内分泌与代谢病学方向

6.1.《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第11版,主译:向丁红,人民军医出版社

6.2《内分泌代谢病学》第三版 上下册 廖二元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6.3中华医学内分泌学分会2013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6.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中国糖尿病杂志》

7.肾脏病学方向

7.1《肾脏病学》第三版,王海燕,人民卫生出版社

7.2《肾活检病理学 》第三版,邹万忠,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7.3《血液净化学 》第三版,王质刚,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7.4《中华肾脏病杂志 》

7.5《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

7.6 Kidney international(KI)国际肾脏病杂志》

8.神经病学方向

8.1《神经病学》 吴江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8.2《实用神经病学》 (第二版) 史玉泉主编

8.3《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解剖、生理、临床》 刘宗惠译

8.4《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卢圣栋主编

8.5Principles of Neurology Maurice Victor,Allan H. Ropper主编

8.6Clinical Neurology Roger P. Simon 主编

8.7《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8.8Brain

8.9《奈特人体神经解剖图谱》

8.10《中枢神经系统CTMR鉴别诊断》

8.11《脑血管病图解》

8.12《现代临床脑电图学》(第3版)JOHN S. 人民卫生出版社

8.13《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征候与病变》 王丽娟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8.14《癫痫-发作和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任连坤译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8.15《中华神经科杂志》

8.16《中国卒中杂志》

8.17Neurology

8.18stroke

8.19《中国神经精神科杂志》

9. 主要学习网站

9.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9.2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9.3 中国知网

9.4 维普网

9.5 科学网

十四、培养质量保障

1.建立院级教学督导小组,定期督导研究生临床教学工作。

2.实行导师跟踪负责制,坚持导师具体指导及教学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3.教学部定期下临床科室检查研究生的教学活动。

4.每个领域配备有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负责该领域培养计划的制定、安排研究生课程及教学督导等教学工作。各研究方向配备有教学小组,各临床科室有教学联络员,协助科主任负责研究生在临床科室的教学管理,如入科教育、病历书写、教学查房、小讲座、病例讨论、出科考核等教学活动。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内科学)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学位公共课

5学分)

1071901

英语

36

2

1

考试

外语学院

10719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54

3

1

考试

政法学院

学位基础课

5学分)

07100603

医学统计学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10510141

医学信息检索

18

1

1

考试

医学院

10510142

医学科研设计

36

2

1

考试

医学院

学位方向课

5学分)

10510104

内科学

36

2

2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34

呼吸系病学

18

1

2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37

消化系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07

肝脏病学与感染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38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09

肾脏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44

心血管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45

血液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143

脑血管病学

考试

附属医院

10510204

医学前沿讲座

36

2

1-2

考试

附属医院

专业选修课

3学分)

10510205

公关礼仪

18

1

1

考查

文学院

10510132

医学写作学

18

1

2

考查

医学院

10510115

医患关系心理学

18

1

1

考查

医学院

10510146

影像诊断学

36

2

1

考查

附属医院

10510208

临床肿瘤病理学

18

1

2

考查

附属医院

补修

本科课程

大于等于4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专业实践课(12学分)

1071909

12

1-6

附属医院